【台東蘭嶼】蘭嶼環島遊
蘭嶼,太平洋上一顆遺世的珍珠,蘭嶼原名紅頭嶼,距台東東南外海49海浬,面積約45平方公里,隸屬台東縣,為台灣第二大附屬島嶼,居住3仟多人。
(資料摘自:蘭嶼鄉公所、蘭色大門(蘭嶼民宿旅遊網))
蘭嶼有6個部落,包含椰油、漁人、紅頭、朗島、東清、野銀部落,分別具有各自的傳統領域與公共事務運作的組織。
蘭嶼島上的原住民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的海洋民族。達悟族舊稱為雅美族,擅長製作拼版舟,並在春夏季節出海捕飛魚,亦稱為飛魚季,有飛魚的故鄉之稱,其傳統生活與歲時祭儀皆圍繞著飛魚文化而擴展。
蘭嶼地形受到火山、風化、侵蝕和潮汐作用,海岸岩石多呈峭壁或海蝕洞穴,如玉女岩、象鼻岩、龍頭岩、鋼盔岩、雙獅岩、軍艦岩、鱷魚岩、坦克岩、五孔洞、饅頭岩等等,都是島上著名的景點。
上午走完紅頭山,回民宿梳洗更衣後,先在椰油部落用完午餐,開始下午的環島遊,環島公路全長約38Km,從椰油國小出發,順時針一圈,到達蘭嶼別館旁的海老人商店購買飛魚乾,老闆說今日天候不佳,下午前二班飛機已停飛,第三班也可能不飛,快去機場填後補名單,抵達蘭嶼機場,真如老闆所言,飛機停飛,只好請民宿老闆接回民宿過夜,在蘭嶼多滯留了一夜。
走走日期:2014/03/02
走走路線
→椰油國小出發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饅頭岩
饅頭岩是陸連島地形,遠看像是一個圓凸狀如大饅頭而得名
→椰油部落,達悟語為YAYO,意思是食物不虞匱乏的地方,是全島的行政、文教、交通中心
→人頭岩,位於開元港旁,以形似人頭側面而得名
→開元港,位於椰油村,為蘭嶼對外主要門戶,也是前往台灣交通船停泊的港口
→蘭嶼四周珊瑚礁環繞,還有許多不連續的沙濱或礫濱
→昨日住宿的椰油灣民宿,去年才剛落成,雙人雅房1000元
→燈塔叉路,旁有土地公廟,取右上往蘭嶼燈塔
→經過小天池步道口至路底,到達蘭嶼燈塔
蘭嶼燈塔是台灣海拔最高的燈塔,塔高約14.8公尺
→原路折返,順訪附近有顆鰭尾山三等三角點No.1069,約行100公尺即達登山口
→經過廢鐵塔
→跟著路條走,至此已無路跡,搜尋附近,未見三角點,決定放棄折返
→回到登山口,俯瞰饅頭岩、開元港
→小天池步道口,時間有限,今日不走
小天池和大天池一樣,是火山口因雨水沖積形成的高山湖泊
→回到環島公路續行,來到紅頭岩,山崖側邊像印地安人側面而得名
→鱷魚岩,形同鱷魚粗糙皮膚,仰天張大其口,露出銳利的牙齒,狀似鱷魚而得名
→坦克岩,狀似少了砲管的坦克車,是由火山噴出的碎屑物堆積而成
→五孔洞,五個海岸升起的巨大海蝕洞,每個洞口都有名稱,達悟族人稱為惡靈之窩
→玉女岩,高約20公尺的中空岩石,中間還夾著一塊小岩石,又稱夫妻岩或陰陽石
→朗島部落,名為I-raraley,是有禮貌的聚落之意
→朗島小灣,當地小朋友請我們欣賞他們在沙灘上的畫作
→朗島部落以達悟族穴居屋聞名
→岸邊陳列達悟族捕飛魚的拼板舟
→母雞岩,形似母雞在樹叢間帶小雞而得名,也是由火山噴出的碎屑物堆積而成
→雙獅岩,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的自然景觀,酷似中國傳統吉祥獅子對臥磐距的造型
→軍艦岩,無人小島,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戰機曾誤認為日本軍艦而進行砲轟
→行走環島公路,處處可見山羊逛大街,這隻山羊在峭壁上覓食
→休憩涼亭,休息
→於涼亭俯瞰東清部落及東清灣
→眺望天然海蝕洞-情人洞
→仰望乳頭山
→東清灣,優美的海灣造型,是攝影捕捉日出畫面、美麗的拼板舟和飛魚祭的最佳地點
→東清部落,是太陽最先昇起的地方,也是蘭嶼的夜市所在
→續行不久即到達野銀部落,是目前蘭嶼地下屋保留的較完整的聚落
→野銀部落,族人稱ivalino,指馬鞍藤之意
→鋼盔岩,又名帽子岩,因形狀酷似軍人的鋼盔而得名
→象鼻岩,火山噴出的岩頸地貌,遠觀就像是一隻大象在海岸邊用長長的鼻子在汲水
→核廢料貯存場,此地原是野銀、漁人及紅頭部落的共有地,曾經種滿了小米
→龍頭岩,遠望有如出海蛟龍,向天空張牙舞爪
→小蘭嶼,位在蘭嶼東南方約5公里,是座無人居住的火山島,當地人稱為神秘島
→青青草原入口,停車進入走走
→觀景平台
→青青草原,寬闊的草原,是一處隆起的珊瑚礁台地,是觀景和欣賞日落的好去處
附近有顆南岬角三等三角點No.1108,因時間有限,不造訪
→八代灣,蘭嶼第二大灣,漁產量豐富,也是看日落的好地方
→蘭嶼別館,位於紅頭部落,到海老人商店買飛魚乾
老闆說今日天候不佳,飛機停飛,快去機場填後補名單
→蘭嶼機場,飛機果真停飛,請民宿老闆接回民宿過夜
→隔天一早到機場候補,終於後補到第二班飛機,順利回到台東
蘭嶼本島略圖 參考地圖
原圖連結→黃家大嫂部落格
鰭尾山 參考地圖
(修改過原圖)
原圖連結→登山補給站-brownlee
南岬角 參考地圖
(修改過原圖)
原圖連結→登山補給站-brownlee